首页 业界 正文

人工智能的共同治理应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第19届“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分论坛侧记

“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分论坛会场。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科技日报记者 钟建丽 龚茜 “全世界如何把符合人类共…


“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分论坛会场。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科技日报记者 钟建丽 龚茜

“全世界如何把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原则作为共同治理人工智能(AI)的规则,并由各个国家在各自主权范围内管理好、治理好AI,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10月19日举办的“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顾问高绍林作为主持人,为论坛作开题演讲。

10月18日,中国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并就各方普遍关切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问题提出了建设性解决思路,为相关国际讨论和规则制定提供了蓝本。

今年的数字经济分论坛以“数字社会的构建与人工智能的共同治理”为主题,来自学界、产业界的中日嘉宾分享了他们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发展的洞察,并探讨了中日两国在数字领域的合作前景。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提速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总体来说,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较2016年提升约1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随着金融、交通、能源、制造等产业不断拥抱5G和AI等数字技术,传统产业也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竞争力。

华为日本株式会社副社长、涉外广报本部本部长林啸表示,随着5G网络在全球范围的加速普及,高速可靠的联接为产业和社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工程化、标准化、认证化是数据应用过程中应注重的三方面。

当各国在不断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时,数据安全、数据流动也备受关注。

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特聘教授、原财务官山崎达雄提出,在数字社会构建过程中,原始数据的可及性、可信性很重要。

对此,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松表示赞同,他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数据可及性、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等容易被忽略的挑战。在金融、医疗、高科技制造等领域,如何获得有价值的数据成为决定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可以依靠的关键。

同时,他表示全社会亟须提升数据素养,个体、企业、管理机构都需要学习运用数据的完整方法。他强调,“数据如水,要学会和数据一起游泳。”

生成式AI发展迅猛,挑战与机遇并存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热门和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结构。

在OpenAI发布ChatGPT后,生成式AI迎来爆发式增长,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科技热潮。据高盛公司报告,生成式AI可以推动全球GDP增长7%,即可带来7万亿美元的GDP增量,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3.0时代。

商汤科技亚太业务事业群日本业务总经理衣闯表示,中国是最活跃的生成式AI市场,上半年有超过120多个大模型产品发布,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经有79个,通用大模型至少20个。并且“下半年开始,领先的大模型企业开始快速从通用大模型向行业大模型发展,并探索推进技术商业落地的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技术伦理挑战和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如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技术向善、持续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

日本日立制作所研究员矢野和男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人的专业能力,帮助人类拓展技能边界。他称:“与其说AI是机器,不如说它是一条爱犬。只有好好教育它、训练它,它才会变成‘警犬’或‘导盲犬’,发挥正面作用。如此一来,AI的发展是可控的。”

日本株式会社NTT Data咨询委员岩本敏男提到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制造虚假信息、大量失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被人与AI之间的关系取代等。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理事、未来开发中心主任神尾文彦也提到,生成式AI将带来四大风险:伦理道德风险、侵犯知识产权风险、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风险、算法风险。

对日方这类替代风险产生的焦虑和恐慌,刘松回应道:“并非AI替代了人类,而是掌握了AI技术的人取代了未掌握这一技术的人。技术融入到生活中,可以让人们做更高级的事。”关于AI治理,他认为要按发展阶段开展,尤其要注重技术与治理并重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AI治理原则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

AI发展应“以人为本”,为提升人类福祉服务

针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参会嘉宾都认为人类无法阻止技术的前进,并提出人工智能的治理原则和方式,强调双方可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会议期间,中日双方嘉宾反复强调AI的发展与运用最终都要“以人为本”,让技术服务于人类。

衣闯介绍,商汤科技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大模型体系商汤日日新SenseNova和生成式AI应用。同时,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作,将技术创新与治理并重。中国是最快落地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的国家之一,在训练数据、算法设计、模型生成和优化上实现多主体链路监管,在向公众提供服务之前,相关企业均需进行申报安全评估、履行算法备案,并被全流程监管。

高绍林指出,中国对AI治理遵循综合治理的原则,“软硬”兼施,辅之以技术和国际合作。硬的方面通过法律划清安全底线,作出强制性规定;软的方面,中国科技部等十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研发进行道德伦理束缚。他表示:“AI发展到今天,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成果。例如,美国有很多硬件原创的技术,中国开发了更多的场景应用,日本则利用AI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日方嘉宾对中国提出的倡议表示肯定与赞赏,并提出了日方关于人工智能共同治理的四条原则倡议:透明原则、可控制原则、多样性原则、人本原则。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始终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和“智能向善”,高绍林认为,日方这四条原则的精神与中方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精神,具有高度契合性。

岩本敏男从伦理、社会、安全和机器学习四个角度提出对人工智能治理的看法。他强调,人工智能的使用必须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尊严和幸福,要让人工智能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必须确保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丹则强调,遵循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可以将制造行业的人工智能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分为L1到L5五个级别,分别是人工智能已在制造领域引发变革;人工智能开始接管更多工作,包括简单决策和任务;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接管人类职责;人工智能成为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人工智能已全面接管生产过程,人类只需进行战略决策和监督。张晓丹认为,“目前仍处于L2—L3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持续探索大模型如何逐步应用于传统制造行业,并结合产业链供应链分析为行业主体创造价值”。

神尾文彦认为,人类亟须打造可信AI。为此,可以从以人为本、隐私保护、透明性、可控性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说,针对制造业、金融、教育、医疗、出行等特定应用场景,可以开发一个可互认的测试平台,并由第三方平台进行合规性评估,以防范相关风险。”

中日数字优势互补,共建普惠数字社会

数字社会的构建应重视普惠性,要做对民生有益的人工智能。

张晓丹分享了一个传统制造行业纺织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中译语通公司推出的雅典娜纺织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幅提高了行业数据接入与整合能力,使纺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产效率普遍提升20%,员工产量普遍提升8%,员工工作强度普遍下降20%,“最让我感慨的是,一些纺织女工因此不必奔波在车间,缓解了腿疼的职业病,这不就是AI惠及民生的真实案例嘛!”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朱荣生表示,在欧盟等其他区域推动AI发展和治理进程的当下,中日可以尝试提出符合东亚一体化需求的AI发展规划和治理原则,甚至尝试更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相关议题纳入其中。

中国和日本都是数字经济大国,数字化也给中日企业带来很多合作机会。

鉴于中日两国都面临包括老龄化、少子化、经济转型等社会挑战,衣闯表示,在AI3.0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角度预防新技术带来的隐私保护、科技伦理等风险,两国企业界可以携手共同应对。

高绍林则强调,中日双方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优势互补。比如,中国的市场体量大,数据丰富,应用需求多样化,日本产业自动化程度高,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在通信设备和终端特别是移动终端方面有一定优势,日本在通信产业运营市场方面有较强竞争力。

日本株式会社Future董事、日本银行金融市场局原局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日方代理理事山冈浩巳表示,期待中日双方在AI数据应用方面达成进一步共识和合作。

为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使人工智能造福中日两国和世界人民,朱荣生建议,双方与会嘉宾可以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将中日人工智能双边合作基本原则作为基础议题框架,未来形成更具文本意义的政策参考,助力两国数字经济合作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随客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